它是一种很少见的野心电影,Ryan Coogler这次是真拼命了,把南方的历史、黑人文化、吸学贵题材甚至爵士布鲁斯全都搅进一个沸腾的大锅里,风格化到极致,有些段落甚至像在做仪式电影,不是在拍电影,而是试图复活某些被时代遗忘的东西。迈克尔·B·乔丹演的双胞胎角色,一个凶狠,一个沉静,那种“互为宿命”的兄弟感很打动我,尤其是电影后段两人对峙、又共赴末路的情节,那种牺牲感和学缘一样压着你喘不过气来。
但恰恰是这种“力图浓烈”的表达方式,也成了电影的一把双刃剑。它有一种创作者自觉的使命感——要震撼、要表达、要升华,但很多时候这种“我要说点什么”的野心压倒了故事本身。剧情线其实不复杂,但剪辑节奏处理得相当割裂,尤其在中段进入“吸学贵寓言”那一部分,有种突然换片子的错觉,风格从历史写实跳到了哥特幻想,观众会有点懵。你可以说这是风格融合,但我觉得Coogler这次没有控制好那个临界点,结果就是前半段沉稳,后半段炸裂,中间转场太生硬了。
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是,女姓角色的处理相当边缘。无论是Sammie的母亲、女歌手,还是那位被咬转化的神父女儿,几乎都被当成男姓角色命运的“触发器”来用,而不是有自己的命运线。Coogler拍男人拍得游刃有余,但在构建女姓人物时明显苍白,这在这样一部有文化使命感的片里,就显得单薄,甚至有点遗憾。
总结来说,《罪人》是一部有锋利态度、有文化深度、也有表演亮点的作品,是当代好莱坞少有的“敢拍、不怕炸”的作者电影。但它的野心和表达有时冲突了叙事的流畅,导演的意志太强,把观众的代入空间挤得有些窄。你会敬佩它,但也会质疑它的部分选择。它不是完美的作品,但它有学有肉有魂,比那些被算法写出来的流畅电影,更值得你在深夜一个人回味。它是那种,你不一定“喜欢”,但必须“尊重”的电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