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啊没想到,中国《英雄联盟》玩家最不想看到的世界赛内战,到底还是在瑞士轮的最后一天发生了,手心手背都是肉,昨天这BLG走了还是有点心疼的吧。

但是对于在北京的玩家而言, 还有下一场重磅活动在等着,排解为BLG难过的悲伤 ,那就是《英雄联盟:双城之战》电音狂欢派对!

你可能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活动,在国内“电音派对”的形式活动也确实并不多见,但在海外这个名为“ARCANE:Hexcore Nights”的电音派对早就在英雄联盟玩家和双城之战粉丝间爆火。恰逢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再度落地中国,又撞上《双城之战》最终季播出一周年,这场从海外火到国内的电音派对, 确实是 粉丝的年度狂欢,给玩家带来看完比赛接着蹦迪的“一条龙”体验的创新闭环。

我昨天到达北京活动现场时,还没到7点就在寒风中排满了人,玩家和粉丝们的热情可见一斑。 从会场外到场馆内, 随处可见coser在互相拍照留念、交换无料。

再加上官方伴手礼、VIP免费领取的主题酒水饮料,到DIY夜光涂鸦扇子…才逛了一圈就收获不少。在伴手礼中还有与《英雄联盟手游》联动的游戏道具礼包,可以直接兑换活动专属头像框,打开手游看到背景大厅也有电音活动KV,属实是非常惊喜的游戏联动了。




既然是“电音派对”,真正的重头戏自然是DJ的表演环节 。 正值世界赛期间,暖场部分的音乐主要匹配了赛事主题曲和英雄联盟经典音乐。 当全场灯光暗下又再次亮起,近年来最受瞩目的House制作人之一,中国本土优秀电子音乐人HALO为在场玩家带来了历年S赛主题曲的重新编排与激情 演绎 。

随着玩家耳熟能详的《Burn It All Down》、《STAR WALKIN》、《RISE》等赛事主题曲伴随着重新编排的劲爆鼓点开始在会场炸响,最先点燃的是在场全体玩家的激情 , 不少 玩家 都在舞台下 大声跟 唱 。

另外还有一些不太熟悉的音乐,也被现场平日爱蹦迪的朋友科普了一下,了解到一般电音活动演出,DJ也都会表演一些自己的曲目,也是活动的常规操作了。
接下来,都叫做 是《英雄联盟:双城之战》电音狂欢派对了,真正压轴的自然还在后头,随着《ENEMY》的伴奏响起,会场爆发出惊人的声浪, 再次爆发出另一重浪潮。
美国先锋电音组合Wavedash带来的是《双城之战》音乐的 特别电音 Remix,将那些受到粉丝喜爱的剧集歌曲重新编曲、混音,通过调整节奏或添加音效等元素,形成风格不同的新版本。

这 也 是他们在海外“ARCANE:Hexcore Nights”上最原滋原味的现场表演,主办方将他们的原版表演完整引进,也是为了让国内粉丝在音乐上一同体验到全球玩家同样的感受,让“ 游戏 ×动画×音乐”的互动形式,在国内生根发芽。

有趣的是,当我在舞池里随着音乐摇摆的时候,在我后面的是讨论着昨日赛果和抽签结果的英雄联盟玩家,而在我前面的是带着蓝色假发cos成金克丝的双城之战粉丝,曾经游戏玩家和动画剧集观众之间的不同与隔阂,在这场电音派对中仿佛不再存在了。

在现场,我感受到的不止是粉丝和玩家们的年度狂欢,更像一次“拳头式运营”的现场教学——用音乐当纽带,把动画的故事、赛事的热血、玩家的情感,拧成了一股更绵长的生命力。谁能想到拳头一家游戏公司,居然能把音乐玩到这种地步?
早在2024年无畏契约上海大师赛期间,他们就举办了第一场“无畏契约 RAVE”,拳头第一次尝试“电竞+电音”模式,把游戏里的战斗音效揉进电子乐,让观众在赛场外也能摸到“射击的紧张感”,那时候更像一次新鲜试水;到了今年5月,他们带着音乐内容走进Utopia游戏嘉年华,不再局限于单一IP,而是把《英雄联盟》《无畏契约》的旋律打包,变成一场能吸引泛娱乐爱好者的“音乐派对”,形式更开放了。

而这次《双城之战》电音巡演,直接完成了“从单次活动到系列化产品”的跨越。深圳、北京、杭州三城连开,不只是简单的复刻海外,还加入了玩家刻在DNA里的赛事主题曲,现场的音乐阵容更是精准戳中“中外玩家通吃”的需求。在我前往的北京场,甚至还见到了外国粉丝到来。

更难得的是,这些音乐不只是好听,还满含着对《双城之战》两季剧情的呼应。在《Goodbye》尾声, “Goodbye” 的吟唱反复响起,画面正对应第二季结尾金克丝缓缓落下的场景;而音乐最终变奏时,镜头突然切回小时候的蔚紧紧抓住了爆爆,为这段沉重的剧情添上了一丝救赎与释怀。相信这些两季剧情画面的重新剪辑结合着音乐赋予了在场人“独家”的双城记忆。

最后,当Wavedash奏响《Ma Meilleure Ennemie》的remix版,舞台屏幕开始播放艾克和金克丝合舞片段,台下原本蹦跳的观众都突然安静了一瞬,一起伴随着两人摇晃舞蹈,直到结束。这就是拳头的厉害:把音乐变成“叙事工具”,让没看过动画的人也能摸到情绪,让看过的人能找回记忆。

所以此次《英雄联盟:双城之战》电音狂欢派对是既保留了原版的精髓,又懂中国玩家的回忆点,将激情和情怀进行了完美的融合,让原本“单一”的音乐活动,不断进化升级, 尝试 全体IP粉丝带来了更新的活动形式。
其实不止是音乐,拳头在自己的IP运营上,一直都秉持着这种稳扎稳打“一步一脚印”的长线思维。这种“长线运营”的逻辑,其实藏在各个“节点”里。
北京站现场的氛围,恰恰印证了这种运营的成功。活动开始前两小时,场外就围满了自发组队的粉丝,那种众人为同一个IP狂欢的画面,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一对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妻,被大家的气氛所感染,主动上前向大家询问活动的内容,并感慨“自己老了,但年轻人还是充满朝气。这些“不止于看,更在于玩”的种种设计,让IP从屏幕里的故事变成了现实中的社交。

看完这场电音派对,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:为什么拳头能把IP运营做得这么深入人心?答案或许藏在它反复强调的“玩家为中心”里——不是简单地做衍生内容,而是让每一次活动,都成为玩家游戏之外的延伸。
拳头太懂怎么把自己的“优势资产”变成长板:它有顶级的游戏音乐制作能力,就把《英雄联盟》的赛事主题曲做成电音;它有《双城之战》这样的影视IP,就用动画当纽带,让音乐既能独立传播,又能反哺IP记忆。这就是用内容带动IP,让音乐成了IP的敲门砖。
其次是不追求“一时爆火”,而是持续“注入新血”。《双城之战》动画收官后,先用艺术展满足粉丝“沉浸式回顾剧情”的需求。在终章盛典上,你能跟着金克丝的路线从童年游乐场走到对战台,那些原稿、分镜把幕后匠心摆到玩家面前;而到了“最终季一周年”这个节点,又恰逢全球总决赛落地中国,拳头果断用Rave这种更年轻、更具社交属性的形式,把关注赛事、游戏和音乐的粉丝汇聚在一起。未来,还会有《双城之战》浸入式音乐秀,不断尝试突破IP的更多边界。
这种“全方位陪伴”,让IP从短期热度变成了长期情感寄托,只有当玩家愿意年年等着你的活动,愿意把IP里的故事、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,让屏幕中的“虚拟”成为“现实”的一部分,这个IP才算真正“活”了。

最后是“尊重社群”。拳头从来不是“单向输出”,不是把IP做成“高高在上的作品”,而是把它变成“玩家能参与的故事”,让玩家成为IP的共建者。就像在这次活动中,其实在24日的深圳场中,有刷到“暖场部分耗时太久”等问题的吐槽,但是从北京场的体验来说,这些都得到了改善,看来是主办方看到反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。这种重视玩家和体验和反馈的平等姿态,才是IP能长久的关键。

就在现在 ,这场电音狂欢 应该刚在最后一站 杭州 落下帷幕 ,不知道那里又会诞生多少关于双城的新故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拳头还在“以玩家为中心”地创作,拳头游戏、音乐、剧集的热度,就永远不会有局限。
将我们设为星标☆,点亮爱心
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
感谢大家的支持!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