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M小鸟和刚邀您共赴百日战纪盛宴:畅享主站自营商城与论坛体验

锚点111

大家好,我是3DM小鸟和刚,诚邀各位一同支持《百日战纪》!

泥头车

2025-05-15

返回专栏首页

作者:泥头车

原创投稿

评论:

商城特卖

光与影:33号远征队

¥218

前往购买

明末:渊虚之羽

¥218

¥248

-12%

前往购买

NBA 2K25

¥99

¥298

-67%

前往购买

狂野星球复仇记

¥118

¥148

前往购买

怪物猎人:荒野

¥323.38

¥368

-12%

前往购买

你是谁?请支持百日战纪

“你好小红书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“请你买一份百日战纪吧,真的很好玩。”

“百日战纪最棒了!”

请仔细看,眼前这位日本男士名叫小高,他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,为了推广其新作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,他不惜在中国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宣传。从微博、B站到小红书,甚至QQ群聊天中,都能见到这位金牌销售员不间断的推广身影。

在求助帖中询问游戏体验的时候,总能看到这样的回复——

“好玩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有网友在犹豫是“云玩”还是“自己体验”时回复——

“自己玩吧,不累,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甚至在讨论“寻找同性恨CP”的贴子下,也能看到小高那不减的热情推广——

“你好小红书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如此高频率的在线互动,让人不免猜测他是否在压榨团队的实习生,全力监控#百日战纪话题……因此,在凌晨一点多,小高本人出面针锋相对地回应了质疑——

“这不是实习生操作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在确认了“本人亲自回复”之后,那些原本看似大批量生成的推广文案,立刻变成了日本金牌制作人精心手撰的“电子签名”,收藏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
当有潜在客户表示,如果能收到这样的“电子签名”,他就会立刻购买《百日战纪》,而小高的回复就是——

“电子签名”。

他仅在评论中打出这四个字,便字面意义上送出了他的“电子签名”,并且买家也欣然回馈购买,销售员小高再添一单。

没错,我们这位金牌销售人的原始推广方式,简单朴实,充满了“真诚”,而正因如此,这种手法易于模仿,导致市面上衍生出了大量类似账号——不论是大高和刚、中高和刚,还是小矮、宫崎英高、小吉与刚、小高与减以及小高与钢……真假难辨的账号泛滥成灾。

由于这些仿冒账号过于众多,如今的《百日战纪》玩家社区不仅出现“账号撞车”现象,甚至有时还能见到官方账号与仿冒账号同台宣传的景象——

比如老高和刚_tookyogames:“你好,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小高和刚_tookyogames:“你是谁?请支持百日战纪。”

无论真假,都请大家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

直到今天,由于各类仿冒号召者的敬业精神,推动了“支持百日战纪”这股热潮不断升级,而小高本人也对过去的推广风格作出了变革——如今他将销售工作打造成了一种全方位的“服务”。

几乎可以说,只要你有一张《百日战纪》的购买凭证,你就可以“召唤”这位曾经的金牌制作人,在互联网世界里为你点赞、评论,甚至私信互关,甚至在你生日时送上祝福。只要你支持《百日战纪》,几乎没有小高做不到的事。

Bro 差点被自己的仿冒账号骗了

与此同时,小高还不忘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高调表现:前一天感谢中国玩家在Steam平台上的大力支持,下一天又号召大家在评论区留下美评,接下来还声称如果《百日战纪》大卖,他会用收入举办专场粉丝见面会,并大力赞颂中国美食……

甚至在《GTA6》官方宣布延期之时,小高也趁机插上一脚——“各位老铁,不如趁这机会先来体验一下《百日战纪》吧!”

显而易见,小高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。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日本制作人,如今仿佛变成了风中飘摇的卖火柴小女孩,完全看不出昔日的锋芒。

这种转变归根结底只因为——钱是压倒一切的,现实逼得小高和刚岌岌可危。

据小高透露,新作《百日战纪-最终防卫学园-》他是孤注一掷,与包括“好兄弟”打越钢太郎在内的十数位作者联手打造。若失败便一同赴死,这次他们投入的成本丝毫不容忽视——仅试玩Demo开场就播放了八段制作精良的过场动画,游戏内则汇聚了二十多条路线、100个“不注水”的结局……毫不夸张地说,《百日战纪》堪比ADV界的3A大作。

但事与愿违,这款备受期待的游戏上市后的反响只能用“平平淡淡”来形容。截至发稿时,Switch实体版销量不足三万份,而Steam评论区虽然有3552条评论,其中89%的玩家给予了极高评价,但与制作规格匹配的广泛关注却迟迟未见——实际上,直到小高开始在小红书频繁带货,“请支持百日战纪”才逐渐成为一个流行梗,国内游戏圈的热度也才开始回升。

直到5月11日,游戏发售半月有余,经过高频宣传的小高终于在Twitter上发布“胜利宣言”,宣称《百日战纪》销售情况良好,并不忘再催促大家前往Steam页面留好评。

不过,这里的“很好”显然与当年《弹丸论破》全系列销量500万的辉煌难以相比。依《百日战纪》目前的销量推测,即便目标是追赶Steam上复刻的《弹丸论破》,也显得遥不可及——小高巅峰之作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的Steam复刻版,其评论就已经超过两万条,而《百日战纪》的商业成绩仅能确保小高和团队不至于破产。

那么,到底是谁将这位昔日天才逼到了如此境地?

答案颇具讽刺意味——当年将小高逼到如此境遇的“元凶”,正是他与刚亲手玩砸的那段辉煌时光。

十三年前,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上市时,小高与刚作为游戏剧作人登峰造极。凭借《弹丸论破》系列将一众“超高校级”美少年美少女投身于残酷的杀人游戏,他不仅奠定了ADV金牌制作人的地位,至今仍有无数新人在体验三部曲后,被这十五年前的作品所震撼,甚至成为忠实粉丝。

真是令人难以置信!

这一幕在去年小高与刚进驻微博时,评论区充斥着“放飞小高”便可略窥当年那盛极一时的人气——换句话说,小高若心有余悸,完全可凭《弹丸论破》系列的续作与衍生品混吃一辈子。

记仇的日本人

然而,如今的小高已不再如昔日那般光芒万丈——曾经手眼通天的他,如今似乎只剩下“自暴自弃”的样子。

这位曾被誉为“神童仲永”的制作人,先后离开了掌握《弹丸论破》系列的老东家Spike Chunsoft,成立了自己的公司Too Kyo Games,接连在《世界末日俱乐部》《全员恶玉》《超侦探事件簿:雾雨迷宫》等作品中遭遇滑铁卢——一离开那种“日常与非日常交织”、“猎奇内耗”的安全区后,小高的新作频频徘徊在平庸和糟糕之间,昔日的天赋逐步沦为了“劣作制造机”,新公司的运营也因口碑狂跌而节节败退。

问题来了:小高为何毅然离开Spike Chunsoft创立新公司?为啥《弹丸论破》系列停滞不前,止步于《新弹丸论破V3 大家的自相残杀新学期》?说到底,他为何未能凭借《弹丸论破》系列吃得开一辈子?

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正是小高与刚亲手把“弹丸论破”系列玩砸了。

请注意,接下来的内容涉及“弹丸论破”系列剧透

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上市三年之后的2015年12月2日“弹丸论破Project发表会”。那时,官方宣布系列将推出全新TV动画,分为“绝望篇”“未来篇”两线播放,完结后还会播出“希望篇”特别篇——当时欢呼雀跃的粉丝怎会预见到这部被视为游戏改编动画的巨作,会成为系列崩塌的导火线。

在讨论“弹丸3动画”之前,有必要回顾《弹丸论破》系列赖以生存的重要命题——“人类历史上最大、最恶的绝望事件”。

可以说,初代《弹丸论破》与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群“超高校级”的高中生突然被卷入自相残杀、步步探寻幕后的神秘绝望事件的氛围之中。

因此,在这两部作品中,小高对“人类史上最大、最恶的绝望事件”的描述始终保持克制。

初代《弹丸论破》仅点出了事件的始作俑者江之岛盾子及其带来的影响,继而导致希望之峰学园和旧世界的崩塌;而《弹丸论破2:再见绝望学园》则逐步揭示了事件的起因、后果以及“预备学科”的设定,还有“未来机关”与“绝望残党”之间的斗争。

这种旁敲侧击的叙述方式使得“人类史上最大、最恶的绝望事件”这一核心矛盾如同剥洋葱一般层层展开,每解开一层谜团,新的疑问又随之而来——

比如,“绝望残党”的身份已经揭晓,但他们的所作所为、堕落原因及未来发展依然蒙上重重迷雾;“绝望事件”的起因明确,却不知如何引发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灰飞烟灭的惨剧,其幕后黑手、学园方的应对和预备学科2000多人为何集体自杀等疑点也依旧未解。

这些留白,正好为“人类史上最大、最恶的绝望事件”保留了应有的神秘感,也为系列后续的发展留下了足够想象空间。换句话说,只要不彻底玩烂这一命题,《弹丸论破》系列就有可能继续走下去。

遗憾的是,我们清楚如今的《弹丸论破》系列现状——制作人离去,系列八年无新作,系列的复兴遥遥无期。也就是说,他们已经彻底把“人类史上最大、最恶的绝望事件”这个系列命脉玩坏了。

在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这部动画中,制作组似乎陷入了一种“不得不填坑”的怪圈,为了在24集内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谜团,他们违背了剧本创作中最忌讳的“机械降神”原则。

为了解释“全人类一夜间陷入绝望”的剧情,制作组硬是创造了一位拥有“超高校级动画师”天赋的角色,其能力竟然能够在动画中植入洗脑信息——没错,正如你所猜,江之岛盾子便利用这下三滥的手段,通过物理洗脑让全世界人民陷入绝望。

没错,正是江之岛盾子在游戏中口口声声鄙视的“下三滥手段”,也就是物理洗脑。

而在被洗脑的人群中,自然也包括了前作中一步步揭开自己身世谜题、直面绝望的第二代角色。此前,玩家们一直在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重大变故能让这些心智坚韧、能力非凡的角色也陷入绝望,如今答案揭晓——所有未解之谜竟以最平淡的方式收尾,带给玩家的触动甚至不及《走近科学》中“印度高僧十年只喝汤”的故事。

小高,你藏了五年多的所谓终极真相,结果竟然只是个催眠APP而已。

随着这场闹剧般的“终极谜团”宣告尘埃落定,一股浓浓的“闹剧感”迅速席卷了整个《弹丸论破》系列。当原本宏大深邃的设定被极度庸俗地拆解后,建立在其上的所有辉煌设想都似乎在瞬间土崩瓦解。在这一点上,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确实终结了希望之峰学园,也否定了小高与刚曾经叱咤风云的巅峰岁月。

然而,对《弹丸论破》系列以及小高和刚来说,绝望远未结束——如果说《弹丸论破3 -The End of 希望之峰学园-》终结了希望之峰学园的世界观,那么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则在根本上否定了整个系列。

请注意,以下内容涉及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的重大剧透。

简单来说,也许是对自己反复创作这一世界观已经感到厌倦,又或是想以全新角度自我颠覆,小高在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结尾处设计了“打破第四面墙”的情节,将本作中“黑幕”的矛头直指屏幕前的每一位玩家——事实上,那部作品中的“V”代表的其实是罗马数字“5”。

换句话说,这便是“新·弹丸论破”系列的第53部作品。游戏中的人物皆为虚拟形象,仅因屏幕前观众对相互残杀情节的渴望而遭到“弹丸论破制作组”的塑造——正是这些“嗜血”的玩家构成了系列背后的终极黑幕。

不必多言,这种做法对整个系列世界观的冲击可谓毁灭性。

当年,小高的这一惊世之举对玩家的冲击,就如同“宝可梦”系列中增田宣称“精灵球是奴隶项圈”(虽他并未如此直言),“数码宝贝大冒险”中关弘美直言“神圣计划代表着奴役”(她确有此言)。

当一个系列的主创亲口宣布自己作品“不道德”,那么该系列的生命轨迹自然走向终结。玩家们花费心力与金钱,追寻制作者精心铺设的结局,最终迎来的却是“你不道德”的无端指责——对游戏内角色而言,逻辑可能自圆其说;但对于一直支撑着系列的死忠粉丝,他们心中的压抑只能化作社交平台上的差评,淹没了作品与制作者的声誉。

接下来的故事,我们都已知晓。

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口碑褒贬不一,小高离开Spike Chunsoft自立门户,但始终未能找到新的“舒适区”。在几部作品失利之后,他一步步走到如今——街头叫卖、古法推广的地步。

讽刺的是,在生死存亡的关头,这部孤注一掷的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反而回归了《弹丸论破》系列的老路——你在这部作品的各个角落,都能发现不经意间致敬和复用的痕迹。

游戏起初设定为九位独特才能的高中生在封闭的教室中突然苏醒,面对的却是一位形象怪诞、言辞夸张的吉祥物“校长”(这家伙还会时不时从手中的礼花炮中射出黑白熊),地雷妹上场时第一句话便是“这肯定是死亡游戏”,而男二号则被设定为性格异常沉重的“超高校级南桐”。整个流程的推进,无不让人联想到《弹丸论破》中那种“早上集合、白天自由行动、晚上归宿休息”的固定循环……

请留意,这位所谓的M男并非男二号,实际上男二号的悲情程度要高上百倍,甚至数十倍。

当然,这些致敬和借鉴并非全然负面——恰恰相反,在大量吸收了《弹丸论破》的成熟经验,并倾尽全力设计了二十多条路线和整整100个结局之后,《百日战纪:最终防卫学园》整体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
事实上,该作品在Metacritic上的评分也达到了小高和刚历作中的最高水平。你几乎可以在里面看到历代《弹丸论破》作品的所有优秀元素……只是那个“满好感度赠送角色内裤”的设定,莫名其妙地被砍掉了。

总的来说,游戏主线的表现令人称道,核心谜题设置合理,情感调动极有张力。由小高和刚撰写的一周目主线、二周目“真相大白线”以及“独裁政权线”,再加上打越钢太郎操刀的“SF线”和“推理线”,各条路线的完成度都颇具特色,充分体现出各自的风格与个性——你能感受到小高笔下那孕育于绝望中的一丝希望光芒,也能体会到打越所擅长的多线叙事诡计。

甚至在某些由小高和刚亲自执笔的线路中,你还能发现与《新·弹丸论破V3:大家互相残杀的新学期》相似的“道德拷问”桥段。不过这次,小高不再以传统的强迫方式让玩家接受角色与制作者的双重拷打。

相反,他将那种“拷打”的痛苦留给了游戏内的角色,并通过多结局设计,将最终的选择权交还给玩家。玩家在知晓自己行为内在的“非道德性”后,可以自主选择:是背弃原有阵容“弃暗投明”,还是一路走到黑,角色及整个《百日战纪》的命运,均由玩家一念之间决定。

事实上,小高与刚在构想《百日战纪》时,就抱持着“让100个结局都成为玩家心中的真结局”的理念(尽管这只是美好设想罢了)。

这或许是小高和刚作为“游戏制作人”一次进步的体现,或者说是他们对市场与玩家的一种妥协——无论初衷如何,小高和他的《百日战纪》都少了几分狂放,多了几分稳重成熟。

可惜的是,即便借鉴了《弹丸论破》的诸多精华,《百日战纪》始终不是《弹丸论破》。就如游戏中雾藤希在强行移植“异血”设定后出现排异反应一样,强行套用《弹丸论破》特质的《百日战纪》,也引发了其独特的副作用。

比如那敷衍的大富翁式设计、多周目体验中新鲜感欠佳的战棋玩法等问题,而最为突出的是“剧情推进方式”的冲突——那“一百天,一百个结局”的设定。

正如现阶段的游戏工业水平有限,陶德哥哥的一千个星球只不过是夸口之谈,小高和打越这两位“头牌剧作家”也同样实力有限。所谓的一百个结局,不可能全部由他们二人亲自操刀;他们只得将主线之外的各条支线分派给内部及外部作家,最终再由擅长多线统筹的打越钢太郎进行整合。

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,就是支线质量参差不齐——比如“幸运之匣”路线,其创作者正是备受FGO玩家诟病、为博人传观众所“通缉”的“天才作家”小太刀右京。其稀松平常的文笔、模糊不清的剧情以及幼稚可笑的行文方式,即便经过再多统筹也难以弥补缺陷。

更加麻烦的是,由于“一百天一百个结局”的硬性要求,绝大多数低质量线路还要加入大量无谓的时间注入——不少线路真正的“干货”仅能撑起二三十天,而剩下的七八十天只能依靠重复的自由活动、廉价战棋和大富翁玩法来填充,让人不觉疲惫。

这也就使得《百日战纪》的多周目体验差异极大——选择偏离主线的玩家可能早早错入那种纯粹为了玩梗、补全世界观和边缘角色而存在的支线,从而在枯燥重复中逐渐失去对游戏本身的热情。

说到底,即便是小高和刚与打越钢太郎自己,也难以驾驭这延绵不断的一百天。

在一周目中,随着世界观逐步展开,这一百天的内容虽尚可循序渐进,但到了多周目阶段,两位主创不得不频繁使用“眼前一黑”、“几天就这样过去了”等桥段来填补空白。甚至在情节紧张时,还会出现大量“事已如此,先去睡个觉”、“总之先去食堂吃顿饭”的奇异过渡——归根结底,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个“事件”能蔓延得更久,避免结束后出现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。

这种刻意分割节奏的方式,也让本作的男主角备受争议;因其遇到困难便沉迷长睡的搞笑表现,在玩家社区中被调侃为“摆烂废物”、“昏睡症患者”以及“最菜Loop系主角”——从他的学生档案上写着“热爱睡懒觉、讨厌学习”来看,这一人物形象也算是名副其实了。

总而言之,尽管《百日战纪-最终防卫学园-》在某些机制上显得乏善可陈,但作为一款ADV作品,其主线扎实、支线虽多注水但不失诚意,各种致敬与用心都共同构筑了这部富有“高品质”气息的作品——至少,它无愧于小高和刚为之卖力推广的热情。

说实话,作为《弹丸论破》系列的老粉,在《百日战纪》发售前,我确实心存一丝希望,期望这部作品轰然倒塌,好让那“不务正业”的小高付出代价——有点类似“如果陨石砸毁小高工作室,那便是一颗好陨石”。

但在真正体验了这款游戏,看到了小高作为创作者的转变,亲眼见证了他为求生存而拼尽全力的挣扎后,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——如今,我更期待那即将再次站在破产边缘、赌上整个社运的小高,能为我们再次呈现出怎样的精彩之作,无论是佳作或烂作,都值得期待。

最后送上给坚持看到这里的各位一些福利

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。

大家好,我并非小高或刚,但请一定支持《百日战纪》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123 分享